两会代表鼓励建设中医康复专科学院,将中医课程列入医学类专业必修课。-麻将胡了2体验版pg模拟

浏览:319次发布日期:2020-06-01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毕宏生表示:中医药医疗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他列举出这样一组数据,中医药行业现有执业医师50万人左右,而西医则有550万人;全国中医院截至2017年有3695家,只占全国同类医疗机构的15%左右,中医总诊疗人次5.28亿,占全年总诊疗人次的7.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中医药健康管理目标人群覆盖率在50%左右;中药工业总产值8000亿元,占医药产业规模的30%左右。毕宏生坦言,“要在短时间内实现中西医并重,特别是在产值、服务占比上平等是很难的。”


   “中医药高端人才储备不足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另一短板。”毕宏生称,我国现有的人才储备中,不乏擅长重症抢救的高层次西医专业人才和擅长传统中医诊疗的传统医学人才,但是能够将中西医深入结合起来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则明显不足。特别是面对危重患者时,能够充分理解两种医学特点或掌握两种医学特长的高水平复合型传染病管理及临床人才显得尤为不足。


             


   同时,5月25日,《中共上海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意见》提出,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开放发展,推进长三角中医药一体化发展,引领长三角区域成为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高地。

  《意见》指出,要优化中医药服务系统,推进中医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实现基层中医药服务全覆盖,推动中医药与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社区公共服务相衔接。创新中医医联体建设模式,构建“区域 专科专病”点面结合、全专互补的中医医联体新模式。

   《意见》明确,要发挥中医药在健康服务中的独特作用。推进中医药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批中医临床重点专科、特色优势专科和中医非药物疗法示范中心,打造中医药临床服务优质品牌。促进中西医临床融合发展,完善中西医临床协作长效机制,整合中西医优质资源,完善中西医会诊制度。深化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强化重点领域中医药特色优势。

此外,《意见》还提出,要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现代化中药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提高智能制造水平,助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要深化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支持中医药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共同探索教育改革,重构符合中医药学科知识规律的院校教育课程和教学体系。将中医课程列入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并适当增加比重,提高临床类别医师中医药知识和技能水平。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创新,打造“海派中医”品牌,弘扬中医药文化,助力中医药创新和现代化发展,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引领传统医学国际标准化发展,做强做大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平台,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打造中医药“上海服务”品牌。


              

   毕宏生还谈到,世界对中医药临床价值的科学认识存在误区。“与西医相比,中医药具有中国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其诊疗效果强调治本;但被个别不真正了解中医的学者完全按照西医的思维、理论与方法评价后,得出中医是“伪科学”的论断,加上中医药与现代科技手段结合相对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毕宏生表示,如何运用现代科技对中医理论进行阐释和研究,如何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开展中医诊疗标准化和现代化,是我们要面临的科学难题。     

   毕宏生指出,中医药文化普及不足也让中医药发展举步维艰。2019年我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仅为15.34%,“很多居民对中医药文化理念和养生保健知识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不能领会中医药内涵,也就不能掌握中医药家庭养生保健、运动养生保健和情志养生保健方法,更无法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灵活运用。”


如何弥补短板,促进中医药发展,国家层面已经指明方向,“坚持中西医并重”,“中医药守正创新”。对此,毕宏生认为,当务之急是从下面6项工作着手:



一、是让中医药全面融入现代诊疗体系。这次疫情防控中医药深度介入,作用显著,应该以此为契机,深入推广经验和做法。毕宏生表示,自己所在医院推出的诊疗方案,就包括中西医综合诊疗的方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推出了几百项重大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的项目,相信随着项目的完成,全国会推出一系列疾病中西医协作诊疗的方案,这对中医药的深度推广和融入很有好处。


二、加强各层次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推进中医药教育改革,强化中医药院校主干专业建设,结合国家高校“双一流”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完善中医药课程体系,研究制作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实施办法和标准。其次要强化高层次人才培养,深入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继续做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西学中、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等项目。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流派工作室建设,研究建设与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挂钩的高年资中医医师带徒制度。此外要夯实基层人才队伍,开展基层全科医生,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吸引鼓励中医药人员到基层服务,夯实中医发展的基层土壤。


三、加强中医药平台建设。针对重大疾病和中医优势专科分批设置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推动中医药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如眼科、骨伤、肛肠、妇科、心脑血管病等中医专病专科以及具有一定优势的慢性病科室建设,探索总结以中医为主治疗疑难重症和复杂疾病的方法和经验,推动中医医院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一批中医康复中心,向各级中医医院,综合性医院推广中医康复项目,鼓励建设中医康复专科医院,提升区域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能力。在基层,要制定鼓励政策,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促进中医馆“提档升级”,让有效的中医药服务遍地开花。


四、要鼓励中医药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充分挖掘中医理论技术,整合产学研资多方资源,重点突破中医药技术瓶颈。积极引进现代先进技术,融合最新创新科研成果促进中意诊疗技术和方法提升;加强中医药集权、教育等国际标准化建设,培育一批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中医药机构。要建好科研平台,布局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扎实做好重大新药创制和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和中药标准化项目等研究任务。深化中医药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中医药科研项目组织、验收和评价体系。


五、提升中药材质量。社会上有种说法,说是中医将死于重要,因为地道药材被假冒伪劣挤兑,受利益驱使以次充好等现象非常普遍。要把好“进门关”“使用关”,以中药饮片为重点,从采购、验收、储存、调剂、煎煮等各环节全过程加强中药管理,坚决杜绝假冒伪劣重要进入医疗机构。制定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建设一批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促进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创新。



六、做好中医药服务的智慧化。实施“互联网 中医药健康服务”,大力提升中医药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快发展互联网中医医院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和延伸中医药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未来中医将突破难以量化表达临床现象的瓶颈,中医“望闻问“四诊信息的收集处理实现大数据分析化后,可设立专门的“中医数字检查科室“,有中医检查师负责收集和数字化处理,衷一是将直接利用以信息化处理的四诊数据,并依据这些信息进行辨证施治,最后形成一份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的可供网络查询的电子病历。人工智能中医将中医医疗服务的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全面实现临床信息资源的交换、共享、互联、互通和互分析,从而创造出用于辨证施治的人工智能中医医疗设备,这对中医学术研究和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注抖音,发现更多精彩

一月内转发抖音累计21次并@中艾健康科技,免费送一套产品



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精彩


中艾健康科技






分享到:
网站地图